图书介绍

杨荫浏全集 第3卷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杨荫浏全集 第3卷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下
  •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 ISBN:753992896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37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549页
  • 主题词:音乐-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杨荫浏全集 第3卷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七编 元(公元1271—1368

第二十章 概况1

第二十一章 民歌、小曲、艺术歌曲和说唱音乐3

一 民歌、小曲和艺术歌曲3

民歌3

小曲8

艺术歌曲9

二 说唱音乐11

(一)诸宫调11

(二)货郎儿20

(三)陶真40

词话40

第二十二章 杂剧42

一 杂剧和散曲概述42

杂剧同散曲的区别和关系42

钟嗣成《录鬼簿》43

三个时期43

二 杂剧的发展48

杂剧的产生、发展高峰与衰落问题48

元杂剧的发展情况50

杂剧剧目、剧本和曲调的保存情况52

元杂剧现存乐谱一览表53

三 杂剧的重要作家及其作品68

关汉卿及其作品68

《窦娥冤》69

《单刀会》70

王实甫及其作品70

《西厢记》76

四 杂剧的内容和形式77

元杂剧题材的广泛性和现实性77

统治者对杂剧的利用和迫害79

杂剧的外传80

杂剧的艺术形式81

杂剧的结构81

杂剧的演出形式82

第二十三章 杂剧的音乐85

一 曲调来源85

二 套数86

(一)一般的单曲联接86

(二)参用两曲循环相间的手法86

(三)【么篇】——同曲变体的连用87

(四)【煞】——结尾前同曲变体的连用87

(五)【隔尾】93

(六)一曲的着重运用105

(七)转调105

三 宫调问题105

(一)实际用多少宫调?107

(二)感情分类是否合理?107

(三)感情分类的理论,有无实际价值?107

(四)元杂剧是否绝对地定宫定调?110

(五)宫调分类的用处112

(六)对宫调的自由运用113

四 旋律特点114

(一)音阶形式114

(二)语言关系114

(三)生活与风格114

五 节奏特点115

(一)节奏比较爽直流畅115

(二)用底板较多115

(三)节拍较快117

六 务头117

(一)歌词上的字调对比说119

(二)歌词上的“俊语”说120

(三)唱法上的“嗓子内唱”说123

(四)内容上的“最紧要句字”说125

七 曲牌在灵活运用中的变化126

(一)填词的自由142

元杂剧同曲异体之音乐资料表142

(二)音调变化的幅度149

(三)表达内容和结合语言150

(四)创造与再创造150

(五)专曲专用与一曲多用151

八 伴奏乐器151

第二十四章 散曲154

元散曲乐谱的保存情况154

散曲的内容和形式154

散曲是杂剧的蜕化变质156

元代散曲的用处160

第二十五章 南戏162

元代南戏盛行162

在困难环境中的发展163

元代南戏乐谱的保存情况164

元南戏现存乐谱一览表164

南戏的丰富性和进步性203

《荆》、《刘》、《拜》、《杀》203

《琵琶记》204

前人对《拜月亭》和《琵琶记》的评比205

批判和爱好的阶级性208

《拜月》、《吃糠》209

南戏深厚的民间音乐基础229

南北合套230

第二十六章 乐器与器乐232

乐器232

三弦233

火不思233

七十二弦琵琶235

兴隆笙237

云璈237

鱼鼓、简子239

箜篌239

胡琴240

器乐曲241

《白翎雀》242

《海青拿天鹅》243

器乐演奏家243

第二十七章 《唱论》和《中原音韵》246

《唱论》246

《中原音韵》248

结语249

第八编 明、清(公元1368—1911

第二十八章 概况251

明代251

清代253

第二十九章 民间歌曲254

民歌小曲254

民歌小曲的思想内容255

民歌小曲的流行情况260

明、清民歌小曲部分存目261

小曲艺术形式上的发展265

小曲实例267

小曲的器乐伴奏292

小曲标题之多样性292

从小曲中看音乐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发展问题293

小曲中的调性变化和移调记谱法293

明、清文人对小曲的估价293

少数民族的叙事歌曲296

弦索调299

弦索调的南音化299

弦索调的伴奏乐器及其奏法300

现存弦索调曲谱300

明末留存的一些古代歌曲306

第三十章 说唱音乐312

弹词312

弹词起源313

作品及其社会作用314

著名苏州弹词艺人和流派314

表现形式315

曲例316

鼓词331

鼓词起源331

大鼓的类别及其发展332

牌子曲344

其他345

少数民族的说唱音乐345

第三十一章 歌舞音乐347

秧歌347

藤牌舞348

兄弟民族歌舞348

木卡姆349

赛乃姆350

囊玛351

第三十二章 明、清戏曲的发展一——南北曲353

杂剧和南戏353

传奇和杂剧353

南北曲合流的趋势354

杂剧之衰落354

民间声腔355

宋、元、明时期声腔之发展356

魏良辅昆山腔的特点358

魏良辅是不是作曲家?359

广义的“昆腔”或“昆曲”360

南北曲的比较361

表现情调361

音阶形式362

板眼形式362

字的唱法379

南北曲字调配音通例380

南北曲字调配音表的使用方法382

南北曲字调之比较387

南曲字调配音的北音化388

北杂剧影响了南曲的字调配音389

南北曲在字调配音上之差异389

歌腔与字调392

伴奏乐器392

弦索是什么乐器?394

戏剧和清唱中的南北曲伴奏乐器395

鼓板、三弦和笛的伴奏技术396

鼓板与三弦的伴奏技术396

鼓板与三弦伴奏技术的作用411

印证古人有关伴奏技术的一些说法411

民间高超的集体作曲能力412

用同一个曲牌形式来表达不同的感情内容413

用同一曲牌的板式变化来体现感情内容的发展420

清人列举的南北曲剧本存目428

现存南北曲曲谱429

汤显祖及其四梦429

汤氏所掌握的写作体裁431

吴江派或格律派432

所谓格律是些什么东西432

格律派对后来的影响433

所谓“格律”是不是音乐上的规律?434

“格律”是不是客观经验的科学总结?434

沈璟是如何“运用”格律的?435

历史的鉴定436

“四梦”的乐谱实例436

略举一些明代传奇作品445

清洪昇之《长生殿传奇》446

略举一些清代传奇作品460

反映在传奇作品中的两条道路斗争461

昆曲杂有其他声腔因素464

昆曲之衰落464

昆曲对后来戏曲音乐及别的乐种的影响465

第三十三章 明、清戏曲的发展二——弋阳腔、梆子、皮黄及其他466

弋阳腔影响之广远466

另一些声腔467

梆子之形成与传播467

皮黄之形成与传播468

京剧三调之区分468

小调戏469

少数民族的戏曲469

第三十四章 明、清的乐器和器乐471

乐器的发展471

器乐合奏472

陕西鼓乐472

北京寺院管乐473

山西八大套474

冀中管乐474

十番鼓474

十番锣鼓475

弦索十三套479

琴曲480

琵琶曲480

华文彬及其琵琶谱482

李祖棻及其《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482

内蒙四弦独奏曲484

第三十五章 明、清的宫廷音乐485

宫廷的祭祀乐、朝会乐、宴飨乐和巡幸乐485

诗经乐谱488

清宫廷对戏曲之态度488

宫廷对民间器乐曲名称之篡改488

第三十六章 音乐理论489

朱载堉和平均律理论489

异径管律之发明490

朱载堉的唯心主义音乐观490

清康熙的《律吕正义》491

三种律制——实践和理论493

三律并用问题495

结语495

附录497

曲例索引497

图片索引500

参考书目索引503

名词索引512

后记533

一 差距533

二 特殊的矛盾533

三 理论的基础是实践535

四 优越条件、幼稚阶段535

热门推荐